通常家长会问的多的问题是:“怎么让我的孩子做 XXX ? (比如独立上洗手间)”; 第二个问得多的问题是:“怎么不让我的孩子做 XXX?(比如不跑到马路上)” 。
其实不管孩子不做该做的,还是只做不该做的,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孩子不听你的,也就是我们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学控制。有关如何建立教学控制,和大家分享以下七个步骤:
1、让孩子知道你是控制强化物的人
早期建立教学控制的好方法是控制强化物。控制强化物并不是让孩子得不到强化物,而是他必须通过遵守简单指令来挣得强化物。(强化物就是那些能够提高特定反应的可能性,或使特定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任何事物或事件。)
好的方法是确保你控制孩子想要的事物。比如孩子爱看电视,你拿着遥控器;他爱玩手机,你知道密码;他爱玩某个玩具,只有你能帮他够到。
2.确保跟孩子的互动过程是快乐的
大概75%跟孩子互动的时间都用于与强化物配对。配对的时候应该跟从孩子的引导,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用有趣的方法跟孩子分享想法。
例如当你看到孩子对某个物品或者活动表现出兴趣,可以跟他一起玩。又比如可以抱着他,随着音乐跳舞, 当孩子离开的时候,关掉音乐。
早期赢得教学控制的重点是让孩子明白,他停止问题行为后,你会马上重新给予强化物(比如他回来时,打开音乐)。这期间的努力重点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孩子觉得跟你一起的时间比他独处的时间更有趣。
3.让孩子知道你说话算话
清楚具体地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什么,使用直接的指令和明显的区辩刺激(针对某一情境做出选择性反应的辨别性操作)。比如对孩子说: “坐下” “过来” 或者“这样做”, 然后期待孩子做出适当的反应。
注意每次给与指令的时间应该不超过25%,其他时间应该用来跟孩子玩耍,让孩子不会感到压力。
给与指令的时候,慎重选择词语,帮孩子区辩不同的选择和行为有不同的后果。孩子若没有完成任务,就不能提供强化物。
4.给孩子容易执行的指令
让孩子知道听你的话对他有好处,才可以开始逐渐加任务。建议每天提供上百个机会,让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马上给与正面强化。
一旦我们与强化物配对成功,孩子听指令的机率会大大提升。现在只有你才能给他强化物,孩子找你要强化物的时候,就有机会给他一些任务。
执行这一步,需要使用 “先...再...” 的程序,也就是保证在孩子对你提要求之前,先给他发出指令。比如 “先把这个扔进垃圾箱” ; “先坐下,我再拿给你”; 或者让孩子做简单的动作模仿,如果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孩子通过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得到强化物,他会很快学会听从指令就可以得到强化物。
5.从固定强化逐渐转移到不固定强化程序
为了得到强化物,孩子找你寻求区辩刺激,这样他才有机会挣得强化物。类似于:“你有工作给我吗?我需要钱” 。开始时,每一个正确选择都会得到积极的强化物。选择都基于我们给他的指令,孩子会开始把这些指令看作是获得好东西的必经之路。
当孩子意识到照你的指令做出反应,会让他马上获取强化物,这将成为他很大的兴趣,他会开始努力去关注你想要的东西。最终,他会开始找你来寻求指令,因为他知道这是得到他喜欢的东西的第一步。这种对他人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自闭症训练的第一步。
始终如一地遵循这种操作方法,孩子会以很快的方式建立这个联系,这意味着开始要加强每一个正确的反应, 确保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有某种形式的强化,也许是挠痒痒,抱起来举高高,或者一个深深的拥抱。
6.表明你了解孩子的优先事项
孩子的优先事项指强化物分级。我们需要跟踪并记录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活动,然后观察他在不同的情况下喜欢玩什么。列出他目前的强化物清单,并和所有经常与孩子互动的成年人分享这份清单。
每天都应该努力寻找或开发新的强化物,给孩子建立一个丰富的强化物清单。并不断变换强化物,避免任何一个强化物失去强化价值。把孩子喜欢的物品,留给困难和有价值的项目和活动,比如语言训练或如厕训练。
除了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我们还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优先事项,也就是明确目前的干预目标。通常当和孩子一起工作时,我们会有几个不同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所做的一个行为选择可能适合一个目标,但对另一个目标不适合。对孩子的某个行为给不给强化物,要根据你当时的优先事项。
7.让孩子知道忽略你的指令或者选择不适当的行为不会让他获得强化物
孩子如果忽视你,没有强化物。如果有问题行为,也没有强化物。 实现这一点,”消退“是有利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保持平静。
不要让孩子在不遵守指示或从事问题行为时得到任何强化物。比如当孩子决定逃离教学环境时,要确保他明白这样做对你并没有控制作用。
我们可以说: “哦,我们已经做完了”,“好的,再见”。非语言反应也很有效,比如我们可以收拾起教学材料和强化物,转移目光,走到房间的另一头,远离孩子,或者继续与其他小朋友游戏。
这期间要确保孩子无法接触到任何强化物,直到他回来完成他的活动。与其强拉硬拽地让孩子回来,不如等待他主动选择回来,强迫孩子只会让他心生厌烦,更想逃跑。
回不回来必须由孩子决定,我们不能强迫他做选择,只能通过尽力建立丰富的环境来吸引他,影响他,让他觉得跟你在一起学习是他有利的选择,然后给他机会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