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自闭症孩子的干预中,语言障碍是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并且敏感的。虽然在自闭症的范畴中,“语言问题”不能作为自闭症儿童和核心障碍。但是提升孩子的语言问题却是很多家长的重中之重,因为语言决定了孩子双向沟通和需求表达的基本能力!
相信孩子有说话的能力和沟通的需求
《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大约有4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语言。所谓的没有语言,不管是能不能发出音节,还是能不能流畅的表达自己的需求,都属于语言障碍的范畴。
对普通的孩子来说,大概在2-3岁是语言发展的飞速时期,这一期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明显,模仿能力增强,理解能力呈现飞跃式的提升。而对我们的自闭症谱系的孩子来说,语言却是困扰着很多家长的难题,有的孩子一直没有语言,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反而会逐渐的消失。
在对孩子的干预中,我们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从内心深处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能够说话,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为自己的语言行为赋予意义!
小花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儿童,而语言方面一直是孩子的缺陷,在孩子三岁被诊断以前,几乎不能说话,她的父母一度以为孩子只是语言发育迟缓。直到知道了孩子的真实病情,她的家长几乎要崩溃。在平时的干预训练中,一个简单的“你好”需要给孩子教上两个星期,孩子都不一定能够领悟其具体用法的含义,只是机械式的模仿。
小花的家长一直没有放弃,在家长的内心深处觉得:”孩子是会说话的,只是暂时性的没有语言,她能跟人打招呼,证明孩子是可以互动并且有沟通的动机的,为了满足孩子的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
当我们见证了孩子弟一次说话,那么我们的内心是喜悦的,是激动的,是骄傲的,那么在对自闭症孩子的干预提高中,也需要这样的心态。相信我们的孩子,相信孩子有说话的能力和潜力,他们能够做到!
认知教学和语言教学相辅相成,注意对语言赋予意义
在对孩子的语言提高中,要注意为孩子的语言赋予实际的意义,切忌”说教式“的训练。
这一点是我一直想要提醒给大家的。因为我发现,许多的家长干预孩子的语言,都是采取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
比如水杯,家长会强迫孩子看着自己的眼睛,然后告诉孩子”水杯“、”饭碗“、“玩具”等名词。有的孩子,孩子口中突然冒出了一个词“水杯”,那么家长就会兴奋,觉得自己的干预奏效了。其实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孩子的心理,说出“水杯”、“玩具”只是为了完成你的指令而已。对于他们来说,也许这些名词在他的眼中没有实际作用,如同虚设的一个词语一般!
我的建议是家长要注意教学的科学性。在对孩子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图片或者是实物的方法来提高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如果孩子的认知能力不足,那么孩子是不理解的。所以蕞好能够将实物、卡片和语言三者结合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将孩子的语言应用于生活融合的各个方面
语言教学不需要你和孩子面对面的坐着授课,而是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互动和配合起来,哪怕只是练习一个名词或者是一个动词,都需要相关的辅助训练来配合。
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和语言交流相关的东西。那么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将语言融合在生活当中,比如妈妈在择菜,那么可以喊孩子一起一起过来,让孩子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择菜”的动作表现和生活意义,也可以告诉孩子,这些蔬菜都是可以吃的;
及时给予强化和奖励
对于孩子语言方面的进步和提高,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强化物可以是食物,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激励和满足,让孩子感受到激励,也可以促进孩子下一步的配合和对你指令的遵守!在强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有效性:对孩子的承诺务必实现。比如在干预的时候,有的家长喜欢哄骗孩子,让孩子在指令完成之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那么孩子就会感到失落,感到无助,也会对你下一次的指令产生抗性!所以,家长需要说到做到!
及时性:在孩子完成你的指令之后,需要及时给予孩子奖励。很多家长在孩子完成和你的配合之后,你的奖励却是在下一次实现。那么,强化物的作用就会减弱很多。
可控性:在孩子完成的说出一个句子或者是烷美的完成了一次沟通的指令之后,我们还要注意奖励的可控性,精神上的奖励尽可能的多一些。可以赞扬孩子”你真棒“,可以竖起大拇指,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个拥抱。这些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
但是在对"实物"的奖励中,不比精神奖励,极有可能出现很多的不可控制因素。比如孩子对于强化物的厌烦,比如强化物的不安全性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考虑进去,尽量提供给孩子安全,健康的强化物。
给予正确和及时的奖励,可以促进孩子语言沟通的提升,为我们的干预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我不要万花筒的世界,我只要看那万花筒的眼。请不要放弃我们......”
哈尔滨自闭症儿童学校,认准星家圆教育。